2023 展間介紹|尼頌詩藝術 Galerie Naissance

STAART Illustration Art Fair

Room|1407
展間藝術家|廖敏君/楊煥照/李再然/陳彥伯/匡瑜/WuLA/陳怡臻/劉又晴/張瑜真

▍參展單位 ➛ 尼頌詩藝術 Galerie Naissance
尼頌詩藝術於2011年成立,Naissance 是法文「誕生」的意思!而畫廊取名為「誕生」,希望本畫廊將帶領藝術家們走進一個新的次元,誕生出更多具有藝術價值,及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創作品,甚至是讓藝術家在歷史的洪流上立足,本著推廣藝術文化的使命,作為畫廊主要目標,期待台灣的美學教育及藝術文化能走入大家的生活中,落實生活即是藝術,藝術即是生活,人人都是創作家的概念,紮進新一代的生活中!更是希望能激盪出更多的火花,讓一種新的文化產生…

▍廖敏君 Liao,Min-Chun

以工業素材結合編織手法創造新舊的記憶連結
一直在做對時間對記憶的溫度的掌握,擅長以工業素材結合編織手法創造新舊的記憶連結。將時間的蒼老及曾經的痕跡停留在某一個刻度裡。利用碳纖維線串連,並將顏料停留在線上,成為一道幽微的影像,似有若無,用冷靜、壓抑、羞澀、並詩意的影像及結構來處理心裡的怦然,透過空間及光影還有片刻的時間來表達對某段時光某個人某件事的念想。
┄┄┄┄┄┄┄┄┄┄┄┄┄┄┄┄┄┄┄┄┄┄┄┄┄┄
我以重構和再書寫的方式為關係尋找生命出路
我過往的創作在「歷時性」的思維上時間顯得片面,家人的照片是我創作上圖像的原型。
「說再見太難」這件作品是我創作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刺點的作用仍然真實地發揮召喚的力量,但是,在這件作品的創作過程裡,對記憶可能消逝的恐懼已被轉化,它以懸掛的方式離開了地面,恐懼不再深紮於心了。
照片依舊是現今創作圖像的原型,但在共時的心靈裡,誰都沒有離開過誰,我以重構和再書寫的方式為關係尋找生命出路,重新建構了我心中所渴望的與父親的關係及樣態,繼而發展了近期的「紅色吊帶裙」、「她。她」等作品,在共時性的思維裡,過去與現在是同步存在的,並在作品中重塑新的生命關係。
夢想中的紅色吊帶裙是引發我的記憶的一個刺點,應用在我的創作裡,可以說是接觸過往生命經驗的開關;開關重啟後的所有都是我自己要重組及建構的,從 memory 到 wish,刺點一直是我開啟過往經歷的開關,memory 是過往經歷的原型,之前的創作想要把那原型留住,現在是以這些原型為重組的基礎,進而發展為心中所嚮往和渴慕的生命關係和型態。

▍楊煥照 Yang,Huan-Chao

自2013年開始接觸陶藝,‘’陶土‘’是一種有溫度有記憶的材質,從土坏捏製到素燒上釉燒成,都有不同的觸感與質地,也因為製作過程當中因為流程的些微差距而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呈現,是很吸引我的地方。
┄┄┄┄┄┄┄┄┄┄┄┄┄┄┄┄┄┄┄┄┄┄┄┄┄┄
我是個想很多的人……
一句話,一個事件,一首歌……都能有很多(好與壞)的感觸。這樣的多感,常常讓我不是很樂觀!有點害羞不精擅言詞的我,在接觸陶藝之後,很多想法找到了出口-作品成為了我的代言者。
將鼓勵自己的話語和可愛的動物們結合在一起,每一天給自己多一點點的正面能量。日常生活的種種……。 都成為我作品的創作素材。大多是以動物造型為主。鯨,豚,北極熊,企鵝……等都是常常出現的造型。牠們都是目前地球上急需保護及救援的生物! 我將鼓勵自己的話和不同的動物結合成作品,希望大家看到這些可愛的造型,能感受到正向的能量也能更關心及尊重同住地球的其他物種。
陶的繁複工序讓它能擁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性。作品中大多保留陶土本身的質感與色彩,藉搭以不同性質釉色或色料的處理讓它有更豐富的質感與不同風貌的呈現。

FB ➛ 楊煥照
IG ➛ @happy55056

▍李再然 Li,Zai-Ran

我覺得這個世界並不真實,真實的是感受、情緒和想像力。感受、情緒和想像力同時也不斷地為我們創造屬於自己的宇宙,所以在許多作品中加入象徵程式碼的數字 1 和 0,提醒自己不要入戲太深,只要我願意,隨時可以改寫人生。
這個概念就像現在在討論的元宇宙。
而我想的是 : 我們現在這個活生生的世界,其實也是虛擬的。基於這樣的假設,期許自己在”地球”這個地圖裡遊玩,能夠好好的體驗一切,覺察所有思想的當下,拿回自己的力量,並記得自己是誰。
為了想好好傳達這個宇宙觀,我創造了一個小太空人,他可以穿越時空,在星際遨遊,造訪宇宙的各個角落。他熟知想像力可以創造一切,因此,他無憂無慮、遊戲人間。藉由小太空人的視角,知道我們永遠可以跳脫觀念、創造自由,永遠不被框架。
┄┄┄┄┄┄┄┄┄┄┄┄┄┄┄┄┄┄┄┄┄┄┄┄┄┄
實驗型藝術家 #遊戲心
在參加各式各樣的藝術博覽會時,常常被歸類為”實驗型藝術家” 意旨在每幅作品嘗試新手法,勇於改變與創新。這也是我的特色之一,每幅作品連根本的手法上都是獨一無二,我也幾乎無法再重繪自己類似的作品,因為我的創作能量來源是—-遊戲心—-每次都探索不同的題材或手法才是我創作的動力。
一畫一會_以藝結緣
因此”一期一會”最適合用在我的每幅作品上,我珍惜與作品的創造過程,也珍惜感受到作品元素的藏家,一畫一會,以藝結緣。

FB ➛ 李再然
IG ➛ @lee.tiger.988

▍陳彥伯 Yen-Po Chen

我是陳彥伯,出生於高雄的南部小孩,我喜歡做白日夢、喜歡大海,但不同於印象中的高雄,我不太喜歡戶外運動,最喜歡窩在陰涼的地方幻想著天馬行空的事情。
┄┄┄┄┄┄┄┄┄┄┄┄┄┄┄┄┄┄┄┄┄┄┄┄┄┄
如果世界裝滿了水
我的作品主要圍繞著一個重要的主軸“如果世界裝滿了水”這件事情。我們經常在新聞媒體上聽到有關於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上升的新聞,在 2012 的瑪雅末世論的新聞,讓我有了「如果世界裝滿了水,那麼我們所習慣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貌?」的想法,所以我用了超現實的手法讓海底生物悠遊在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空間,植物所製造出來的氧氣也不再是飄渺的空氣,而是一顆顆輕盈起舞的氣泡。同時我也在想“如果世界裝滿了水”這樣我們人類還是可以繼續生活在這個空間裡面嗎?還是我們已經遺棄了這個空間了呢?但截至目前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所以我在畫面中四散著各式各樣的「人為」的存在,也就是人造的物品,有的很私密、有的很外向,試著在畫面中留下「人」的存在讓我所創造的這個超現實空間接近現實跟記憶中的現實。

FB ➛ 陳彥伯的記憶工廠 Chen Yen-Po’s Memory Factory
IG ➛ @chen_yen_po

▍匡瑜 KUANG-YU

自然生態議題的反芻與省思
匡瑜的作品想將焦點著重於自然生態議題的反芻與省思。長期閱讀古老文獻之中,得知台灣早期是個充滿梅花鹿的島嶼,然而這些鹿隻和美麗山林至今已幾乎快要滅絕消失,我想用膠彩質地柔美的媒材將其還原,畫面中雲朵之上的佛手代表者溫柔慈悲,我想藉以慈悲之眼看代山林,將心中的一方淨土畫下,藉由作品發人省思,讓人們能夠更加真是這塊曾經美麗土地。

FB➛匡瑜 KUANG YU
IG➛@hunkfishathome

▍WuLA

WuLA,清大工科系畢業、1993 年生。大三時加入學校的藝術沙龍組織-清華藝集而開始創作,因為沒有受過學院式的美術教育,剛開始創作時失敗了很多次,在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後,自創了專門用於壓克力顏料的技法,現在全心投入藝術創作、WuLA art studio 的負責人。
WuLA 擅長使用厚重的肌理表現畫面,其出發點是因為他希望以壓克力顏料為媒材的作品能夠更加具有辨識度及被重視;而壓克力彩相對於油彩而言是一種很現代、非常快乾的媒材,所以我想到透過在厚塗肌理之上繼續堆疊顏料的方式可以使得畫面更加獨特、與油畫有所區別。
『我喜歡把物件解構、轉化之後重新用自己的方式再詮釋;喜歡顏料的厚重感,也喜歡在畫面上輕掃畫筆呈現色彩的層次美;作品描繪人物、動物、風景、小物件、星空、抽象等各式題材。在創作時,我常常把自己的情感、當時的情緒揉入作品當中,或是把自身內心的狀態透過畫面中的主體物件來抒發、表現。』

FB➛烏拉WuLA
IG➛@wula_art

▍陳怡臻 Chen, I-Chen

喜歡畫綁著雙馬尾的小女孩,這麼一畫就畫到了大學,嘗試各種媒材,從一個、兩個,到一大堆小女孩聚集在一起,在畫紙上無目的地舞動、掉落、或是朝向哪裡直奔。畫著她們的同時,將自己投射進去,有時分享單純遇見喜愛事物的喜悅、時而宣洩藏在心底的情緒,同時也抒發了對於人生、未來的不安與那麼些期盼。

▍張瑜真 Chang, Yu-Zhen

鴨力山大
當我們只從消極行為的角度看待事物時,我們往往只看到了事情的片面和負面,而沒有意識到世界的完整性和多元性。 這樣的觀點限制了我們的視野和理解力,使我們無法真正領悟事物的本質和價值。然而,如果我們能夠抬起頭、踮起腳尖,邁步向前走,我們將能夠看到更廣闊的視野,發現更多的可能性和潛力。積極的態度能夠超越困境和限制,探索未知的領域,並從中獲得成長和啟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看到事物的全貌,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和無限的可能性。
作品《ㄚ妮鴨綏呦》、《鴨力山大》典藏於苗栗三義木雕博物館。

▍劉又晴 Liu, YOU-Qing

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2020年舉辦個展《未完待續的奇幻故事》,2021年《日常以上,魔法未滿》畢業個展。
忘記從何時開始,寂寞已經成為習慣,在喧囂世界裡,暫時遠離人群,停止接收訊息,卸下所有偽裝,悄悄潛入腦海,安靜無聲的緩緩下沉,在那裡是完全屬於我的, 能夠維持想要的模樣,幻想、哭泣和任性言語可以不記次數使用,有些無奈憂鬱的吐息,皆化成繽紛的泡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